|
| ||||||||
|
2016年《江蘇衛生事業管理》刊發文章述評 | ||||
| ||||
2016年共出版6期,刊發文章443篇,共約195萬字。重要文章述評如下。
1 集中5個專題 聚焦新醫改 2016年共組織了《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醫改新常態下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互聯網+”時代醫學科普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醫院文化建設》《電子病歷》5個專題,發表了5篇專論,17篇專題文章,針對公立醫院改革的幾個領域,深入進行探討。 2016-1期專題中發表了揚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朱舒婷等的《公立醫院彈性用工模式的應用探討》的專論,認為“彈性用工模式”是解決人員編制最好的策略和方法,不僅降低了用人成本,而且可以靈活應對外部環境。文章介紹了“彈性用工”的定義和“彈性用工”包含“合同制、勞務派遣、業務外包、借調、返聘”等5種類型,分析了此模式在公立醫院中的應用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在公立醫院推廣和規范應用彈性用工模式的對策建議。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袁方在《淺談醫院改革中人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中提出該院人才建設目前存在的6個問題:高層次人才短缺,人才工作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引進困難,甄選難度大、成本高,考核難,培養和使用分離;提出“考核人才的設計要科學量化”和“采取‘柔性引進’,加強‘智力流動’和人才資源共享”等建議。南京鼓樓醫院葉樹俊的《以人文管理的理念構建高層次人才隊伍》提出“以醫院文化為引領 建設人才隊伍”。南京市第二醫院張國有等在《淺談傳染病醫院人才隊伍建設》一文中分析傳染病院人才建設的困境,提出“多渠道廣納賢才、多方式全面培養、多層次全員培訓、多方面齊抓共管”的舉措,加強傳染病院的人才隊伍建設。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李海鵬的《衛生管理干部隊伍建設現狀調查與對策》調查南通市直13家醫療衛生單位,院領導和職能科室管理人員325人,呈現兩多兩少現象:本科學歷76.31%,專業技術職稱82.76%,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少,僅9.54%,管理職稱少,僅8.31%;指出管理干部年齡結構不盡合理,知識結構參差不齊、職業化程度不高,隊伍不穩定、專職化程度不夠3個問題。廣西醫科大學趙邦的《南寧縣級醫院管理職業化與管理培訓現狀調查》,調查南寧市3家縣級醫院院長、科主任、護士長103人,得出結論:重視醫院管理人才的培訓,是實現中國醫院管理職業化的有效途徑。在管理培訓中不但要重視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也要重視綜合素質的提高。 2016-2期專題集中論述常態下公立醫院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如何改進,發表了南京鼓樓醫院韓光曙的《醫改新常態下醫療質量安全改進策略》的專論,提出“三級醫院要著力提高‘急危重癥’患者的診療能力,特別要提升‘收拾殘局的能力’”“合理規范行為的管理”“質量前提下的自助餐式成本管理”“質量與安全內涵及動向”4個觀點。在“質量與安全內涵及動向”中提出在過去數十年十分重視過程質量管理的基礎上,需要更多的關注結構質量管理,高度關注醫務人員的“能力邊界”,防范風險,保證安全。在專題中發表了南京鼓樓醫院劉志堅等的《循證醫療管理方法在提升手術室運行效率中的應用》,以循證方法、數據分析手術臺次延遲原因,針對措施,提高手術室運行效率。鼓樓醫院劉曉婷等《淺談CA認證在南京鼓樓醫院急診電子病歷的應用》介紹電子簽名系統架構,該院引進CA認證,加入患者簽名和指紋認證,同時引入醫生簽名,完善電子病歷的規范性和合理性,也為患者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 2016-3期針對近幾年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滲透到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創建“健康中國”的宏大目標的指引下,醫院的醫學科普宣傳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彭加茂、金躍明兩同志的專論《“互聯網+”時代醫學科普宣傳的思考》一文,闡述了具有打破時空限制、增強互聯性;提高宣傳的效用性;促進醫學理念更新等特點,提出“通過以效率為前提,建立醫學科普宣傳管理網絡數據平臺;以服務為宗旨,構建移動網絡社交平臺;以效果為核心,提高醫學科普宣傳價值;以宣傳為主線,拓展線上線下雙線服務模式;以科普網絡為媒介,搭建醫患溝通的橋梁等方法,實施互聯網+醫學科普宣傳”。指出“應貼近百姓需求,增強用戶黏度;注重線下交流;建設高水平的專業隊伍等需要注意的問題”。除專論外,專題3篇文章:惠兵的文章論述以網絡思維構建健康教育網絡化新關系、新體系,運用健康教育網絡化新媒體促進健康教育工作新發展。高蕙蘭的文章論述了微信公眾平臺用于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的特點和必要性以及微信公眾平臺用于醫院健康教育的宣傳策略:以“微”立“效”,明確微信具體欄目;以“?!蔽胺邸?,注重微信靈活運營;以“評”促“改”,做好微信持續改進。耿潔的文章通過分享筆者所在單位開通微信公眾號的實踐經驗,著重探討如何從框架搭建、設計風格、端口打造、規范制定、隱私保護等方面加強醫院微信公眾號的建設與維護。 2016-5期發表了曾慶琪的專論《論當前衛生計生行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實踐》,論述了當前衛生計生行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特征,指出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存在主動性不夠、理解不到位、信仰不夠堅定、踐行不夠自覺等問題,認為有必要從國家、社會和個人3個層次來探索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的培養,以激發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和諧醫患關系。5篇專題文章中,陳春燕等的《建設“精誠文化” 增強醫院軟實力》,對南醫大二附院建設“精誠文化”的緣由、內涵、方法及愿景作了深入思考和研究,強調醫院文化建設水平直接影響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張東瑛的《主題教育活動在醫院價值文化建設中的實踐和探索》,以常州市二院開展“我的政治生日”主題教育活動為例,從活動參與主體對象的現狀分析、活動主題的切入環節和活動效果的客觀評價,實踐和探索主題教育活動在醫院價值文化建設中的現實作用和意義。 2016-6期發表了季國忠,張鑫的專論《新形勢下電子病歷的發展趨勢》,介紹了國內外電子病歷的發展現狀,提出了電子病歷發展的標準化、規范化、無紙化、檔案化、互聯網化的“五化”趨勢,以實現提高醫療質量和保護醫患安全的目標。張鑫等《電子病歷質控體系的重要手段及質控點設置的探討》一文提出采取維護診療規范和流程、規范病歷模板、維護藥物電子辭典、計算機實時、臨床路徑管理病種、電子病歷修改權限等7種方法形成電子病歷質控體系,并就設置時限、內容邏輯、相關醫保、抗菌藥物、危急值5個質控點,提高病歷質量,規范醫療行為。對目前存在的電子病歷過度拷貝和電子簽名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王相峰等《大型婦產醫院門診電子病歷的應用與實踐》一文介紹了無錫市婦幼保健院門診電子系統建設的現狀、特點、實踐中的問題和應用效果,值得其它醫院借鑒。胡煥春的《醫院電子版<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的實施探索》一文強調實施電子版《死亡證》要規范填報流程、設置系統關鍵點、專人加強系統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填報錯誤、減少醫療糾紛、解決字跡潦草的問題,保證法律文書的嚴肅性和可靠性。
2 及時總結新醫改中公立醫院深化改革的經驗 具有借鑒價值的文章 2016-1期《院長論壇》發表的5篇文章中,省級機關醫院許家仁、田紅的《我院開展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與思考》一文從健全預算管理組織、完善預算內容體系、明確預算編制程序和方法、細化預算編制、嚴格預算執行、強化監督和績效考核等6個方面介紹該院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徐開林等的《優化內部資源配置路徑的探索與實踐》,介紹該院橫向整合神經內外科、介入放射科3個老牌的省級臨床重點???,帶動相對弱勢的康復醫學科成立徐醫附院腦科醫院這一院中院,設置床位800張,專用手術室6間,4個學科的門診量、出院人次超過同期全院的增長率,獲得省市課題、發表論文也大幅增加;隨后又成立徐醫附院腫瘤中心和徐醫附院兒科醫院,形成強勢的學科群;同時縱向推進部分科室的亞??坪托屡d特色??平ㄔO;該院還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做好優化配置后的效益分析,構建長效機制。泰州市人民醫院黃俊星等的《高校非直屬地級醫院科研實踐與突破》介紹該院直面高等醫學院校非直屬地級醫院科研洼地的現實,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將縣級市的二級醫院創建成地級市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總結出“論文是申報課題、成果獎的前提與必備條件,學科帶頭人是科研工作的引領者,科研可建立起與醫療、教學互動的穩步發展的架構”等體會。 2016-2期無錫市紅十字中心血站金毅、陳凌的《借助清單式工作法進一步規范采血服務的探索》,介紹該站實行“七問七查”清單式工作法,減少工作差錯,提高采血、配血質量。蘇北人民醫院董娟、薛小萍《常規檢測Rh血型E抗原在安全輸血中的重要性》,報告2013年該院21 434例住院患者用戴安娜全自動血型儀鑒定RhE抗原血型陰性為51.2%,4 687例抗體篩查中陽性32例,其中抗-E抗體比例最高,占43.75%。建議進行RhE抗原常規檢測和RhE相合輸血,以保證安全有效輸血。 2016-3期周文的《在職稱評聘中引入臨床技能考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仡櫺苑治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2011—2015年職稱評審人員臨床技能考核結果,通過同一年橫向比較及各年縱向比較,分析指標差異和變化規律。得出“臨床技能考核體系能夠在職稱評審中較好地發揮導向作用,對科學評價人才和推動醫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時,通過對存在問題的討論,提出進一步完善體系的設想”。李洋、魯翔的《南醫大二附院—幕府康復病區醫聯體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一文,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與南京市幕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的康復中心病區聯合體為研究對象,探討資源配置及康復服務的成效和存在問題,為建立合理、高效的新型醫聯體服務模式,提升醫聯體的績效,制定相關政策和決策提供依據。朱海容的《醫院“社會開放交流日”活動的實踐與體會》一文介紹蘇北人民醫院舉辦醫院“社會開放交流日”活動,通過讓人民群眾多維度、多角度了解醫院醫生,建立和諧包容、互信共贏醫民醫患關系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活動體會和思考。夏韞華等《墻體文化在醫院文化建設中的應用與探索》論述墻體文化是醫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的醫院墻體文化將對醫院的環境美化、科普教育、內外宣傳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作者從醫院墻體文化的特點入手,分析其意義與設計方式,并結合安徽省腫瘤醫院在墻體文化設計方面的實踐,分析其巨大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為進一步的變革與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張敏的《醫院合唱團建設的實踐與體會》介紹無錫市婦幼保健院2005年成立女子合唱團,通過明確自身定位、多種平臺積極展示、規范建立訓練體系、創新團隊管理機制、全力做好服務保障等一系列舉措,推進了合唱團的建設發展和業務水平的提升,取得多項國內外優異成績,營造了濃厚的醫院文化氛圍,陶冶了職工的藝術情操,培養職工集體主義榮譽感,展示了醫務人員的美好形象,并使醫院的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2016-4期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許家仁的《綜合性醫院助力慢性病分級診療的實踐探索——以江蘇省老年醫院“醫院—社區糖尿病一體化管理”為例》,介紹江蘇省老年醫院以“5+1”模式進行階段化2型糖尿病管理,并從2011年起在南京市鼓樓區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啟動,截至2016年3月已擴大到全市36個社區9102名患者。2013年與國家CDC合作,2015年5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位一體專病防治區域醫療聯合體模式在寧夏、山西、江蘇多地推廣,取得明顯成果,顯示綜合性醫院助力慢性病分級診療實踐是一種適合中國現階段國情的分級診療模式。鹽城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宋文亞的《細化醫院內部管理 增強醫院運行活力》介紹該院深化內部服務承諾、建立三級回訪制度、實行辦事雙報告制度,強化服務管理;出臺院長進科室制度、完善科主任負責制、建立院長日巡查制度、制定院長接待日制度,強化扁平化管理;完善醫院考核辦法、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實施分配制度改革,強化獎懲管理;加強預算管理、實行支出目標管理、創新支出管理方式,提高運行效益。很多措施,是多家醫院都采用的,但必需細化并嚴格執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該院踏踏實實地做了,就能出現文中的一個個具體的數據和例證。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孫豐等《帕金森專病門診輔助診療系統的實現》介紹根據臨床工作和科研經驗,參考國內外帕金森病登記研究文獻,結合國內診療指南,利用計算機語言編寫系統前臺軟件,提供人機對話界面,服務器端采用瑞典MySQL AB公司開發的MySQL數據庫作為系統數據庫,開發出“帕金森病輔助診療登記系統”V1.0,用戶界面友好,便于數據新增錄入、修改、打印、編輯、查詢、導出到EXCEL表、備份等,規范了專病門診工作,簡化了患者臨床數據的管理,為臨床醫生提供了一個有用的臨床科研平臺。 2016-5期費芳的《加強國際合作 探索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途徑》,以福建省CDC為例,對2006—2015年期間以因公出國(境)對外交流培養人才的形式進行分析,展示了加強國際合作在公衛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王小姣等的《醫院辦公室推行崗位AB角模式的實踐與探索》,闡述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通過制定辦公室AB角崗位工作制度,明確崗位分工及細化工作任務、運用SOP規范崗位工作流程等,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安徽省立醫院鮑萍等的《某三甲醫院預住院管理模式的實踐與體會》,闡述了某醫院預住院具體流程設置和實施效果,2016年3—4月與2015年同期比較,平均住院日縮短19%,出院人次增加29.85%。分析預住院的適宜條件,并就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及注意事項進行重點介紹。儲愛霞的《立足學生專業文化活動 提升醫學院校學生職業素養》,以漳州衛生職業學院為例,從“以主題教育活動為依托,構建積極的學生社團組織,營造專業文化活動的人文精神氛圍,以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為契機”4方面分析立足學生專業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以達到切實提升醫學生的職業素養的目的。葉小凡等《構建江蘇“血液云”平臺的實踐與思考》介紹江蘇省血液信息系統實現省級實時聯網,為我省血液安全、獻血服務、應急保障、業務監控等方面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也為全國采供血系統提供了第一個省級實時聯網“血液云”平臺應用的范例。 2016-6期丁小磊,潘紅星的《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期間核查的應用和實施》一文分別論述了期間核查的概念、要求和目的、對象、方法以及影響因素,保證出具的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李芳等的《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兒留置針可留置時間內非計劃性拔管率的應用》,介紹南京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醫療中心運用品管圈找出液體滲出是非計劃性拔管最主要的因素,采取5條措施,提高新生兒外周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徐海青,武文成的《高值耗材醫囑的管理流程》介紹南京鼓樓醫院針對目前高值耗材傳統管理的問題,開發出高值耗材電子醫囑系統,實現管理部門對高值耗材使用情況的定期統計和評價,促進醫生合理使用,為規范手術中耗材使用、控制醫院成本和病人費用打下有效數據基礎。許誠,孫怡華的《2014年度南通市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動態監測結果與分析》介紹南通市食品安全檢測中心2014年監測2 595份食品樣品,總體合格率95.7%,找出存在的主要安全風險因素,為建立預警機制、部署監管工作、構筑長效監管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依據。高俊杰等的《醫院標識管理困惑與對策》一文分析南京第一醫院標識存在的問題,采取前期介入建筑設計,形成多部門協作機制;修訂制度,明確職能,強化全過程管理;統一設計,制作標準,保障標識整體協調;與專業公司合作,提升管理人員專業素養4條對策。文成等的《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論文寫作水平》介紹徐州市兒童醫院依托激勵機制、目標管理、PDCA循環管理,使全院發表論文從2010年統計源20篇、SCI 0篇逐年分別增加至2015年180篇、55篇,促進醫院醫務人員科研氛圍的形成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3日常醫院管理中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 2016-1期《衛生經濟》欄目中蘇州市立醫院東區錢斐、張柯慶的《醫療技術發展對醫療費用產生影響的分析和思考》分述微創、介入等外科醫療技術,化療新藥、生物治療、腫瘤熱療、三維適形和調強放療等內科新技術、超聲/CT引導技術以及診斷醫療技術,促進醫療總費用上漲較快,因此加強技術準入和應用、藥品耗材的管理,對促進合理應用高科技醫療技術,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降低病人負擔,有效發揮醫?;鹱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缎畔⒐芾怼窓谀恐行熘菔兄嗅t院文曉臨的《組建大型醫療集團信息平臺的接入方式研究》一文介紹根據集團內部主體單位、市區二級綜合醫院、??漆t院、縣區二級醫院、市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廠礦企業醫院和民營醫院8類成員使用終端數據傳輸的功能需要和降低運營成本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接入速率和接入方式,實現共享患者電子病歷、醫療檢查數據和數字化影像等信息,為集團客戶(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督】倒芾怼窓谀堪l表了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郭艷等的《江蘇省居民生活質量主成分回歸分析》和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孫曉霞等的《江蘇省某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影響因素及干預效果評價》兩篇文章,以專業的理論和方式研究人的生活質量和慢病防治的論文,符合科研課題設計要求和科研論文撰寫要求。 2016-2期常州一院王夢溪等的《論大數據技術在醫院管理應用的風險與防范》提出“多層次有步驟控制數據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南京市第二醫院易永祥等的《基于利益沖突視角探討醫師多點執業共贏模式》分析執業醫師與第一執業機構、第一執業機構與擬多點執業機構、第一執業機構與衛生行政部門、醫師與患者四方面的利益沖突,尋找探索緩解沖突,多方共贏的模式。南醫大一附院宋兵等的《醫學領軍人才的內涵、素質特征及開發路徑研究》提出領軍人才具備的專業素質特征、思維特征、個人特質、態度和品格、領導力和社會能力5個維度,人才成長一般經潛人才、顯人才、領軍人才3個基本階段,針對不同階段,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善于發現、研究、培養、支持、促進醫學領軍人才的成長。南京鼓樓醫院沈慶蓮、彭宇竹的《以人文科室建設為抓手 促進人文醫院落地生根》總結人文醫院建設的重要路徑。 2016-4期江蘇省人民醫院康曉梅、顧民的《基于遠程醫療平臺上的網上醫院構想》,構想的是“醫療+互聯網”的網上醫院模式,主要目標是為遠程監護、預防、診斷和治療過程提供不同級別的支持。介紹這種模式網上醫院的服務模式,服務功能和平臺整體架構,網上醫院的優點,指出目前網上醫院的發展瓶頸,期待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的支持,促進網上醫院健康發展。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李揚等《醫學術語數據庫與標準化術語名稱建立思路》針對目前醫學術語庫建設存在問題,由醫院兼顧臨床習慣與管理要求建立統一醫學術語數據庫分類原則,確定分類定義,并按一定規則建立標準化術語名稱,做好相應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醫院信息化管理水平。 2016-6期《衛生經濟》欄目發表了郝亞冰的《淺析醫改政策下公立醫院財務分析的新視角》,從新醫改對醫院總收支、服務效率、整體經營、償債能力、成本核算、全面預算管理、醫院補償水平變化7個方面的影響,提出相應的加強收支結構、次均費用、發展能力、資產負債、成本、預算6個方面分析,提出辦法措施和完善向有關部門的補償機制建議。潘麗的《從財務管理角度看醫用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針對近年來醫院高值醫用耗材的使用迅猛發展的勢頭,從采購、保管、使用等環節全過程管理,從財務管理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對公立醫院普遍實行了以藥品零差率為主要內容的醫藥價格綜合改革的新變化對醫院經濟運營的影響,《衛生改革與發展》欄目發表了楊靜,韓雯《新疆某縣級公立醫院藥品零差率對其經濟運營的影響》,吳平《醫藥價格改革之初步影響——以江蘇省人民醫院為例》,陳慧敏,謝志毅的《適應城市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的措施和體會》。從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救災的經驗和教訓總結以后,從國家層面重視應急體系的建設,以前本刊陸續發表了一些有關文章。2016-6期《應急管理》欄目集中發表了5篇關于院前、院內急診實踐和探索的文章,徐捷的《江蘇省院前急救醫生隊伍現狀分析和發展對策》,劉蓉的《院前急救職業認同低的成因分析及管理路徑探索》,田建廣等的《院前急救服務收費存在問題分析》,褚曉彬等的《“24小時生命救援隊”院內急救模式的實踐和探討》,湯楊等的《綜合醫院急診患者分級分區診療的實踐及效果分析》,對加強應急體系的建設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和實踐推廣價值。商衛紅,顏智鵬的《南京醫科大學眼視光學就職現狀及教學思考》對醫學院校專業設置和教學要做好社會需求預測,培養供給和需求相符合的中高級醫學人才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4介紹和應用醫院管理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知識 2016-2期蘇北人民醫院王菲的《淺析“蘑菇定律”在醫院新進人員組織管理中的應用》,介紹了“蘑菇定律”的概念,提出醫院領導者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像關心剛長出的蘑菇一樣關心剛進醫院的職場新人的成長。東南大學方坤等的《國內外生活質量評價研究綜述》介紹“生活質量”的概念、內涵,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南京市小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楊玲的《關于開展居家護理可行性的思考》,文章闡述“居家護理”概念、服務模式,結合全國和南京市人口老齡化的狀況,分析對患者及家屬、醫院、社會和行業的可實現的成效,以期通過尋求建立政府、政策、法律及醫保的各方支持,來推進“居家護理”工作進程,更好地承接分級診療工作。 2016-3期吳凡、黃曉光的《外國資本在華舉辦醫療衛生機構的宏觀環境分析》一文,通過收集有關數據,從政治環境(Politics)、經濟環境(Economic)、社會環境(Society)和技術環境(Technology)4個方面進行PEST分析,得出結論:當前的宏觀環境有利于外國資本進駐中國醫療市場,外國資本將為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帶來新的助力,外資醫療也將在國內取得長遠的發展。 2016-6期《護理管理》欄目,項俊之、季誠的《參與式教學在我國護理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與思考》,張小麗,肖紅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質量管理工具PDCA教學中的應用》分別介紹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高職護生理論教學和在職護士在職培訓中的應用,對培養合格高職護生和護士畢業后教育業的探索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5來稿質量有提高 論文撰寫需要進一步規范 縱觀今年全年來稿數量有所增加,全年來稿763篇,80%以上來稿基本符合論文撰寫要求,來稿內容涉及的面比較廣泛,深度有所增加,特別是編委和院長們以及職能部門負責人撰寫的論文有一定的水平,如以上4個方面所列舉的大部分文章,特別是護理管理的文章,如孫紅等《??谱o理臨床路徑在護理質量評價標準中的應用》和許萍等《護士對崗位管理認識度的現狀及對策》等文章可以看出我省護理界科研論文寫作已從一般的護理經驗回顧性總結開始作較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 值得注意和改進的是:(1)極少數來稿缺摘要、關鍵詞和參考文獻;(2)極個別的文章不列一、二級標題;(3)少數文章中文摘要的書寫不符合要求,不能概括全文主要觀點和內容,以前言作摘要;(4)圖和表制作不規范,數據有錯誤;(5)文章中引用別人文章內容較多,甚至從網上復制、粘貼拼湊成文,以致查重率超過30%以上;(6)統計學方法錯誤較多:如2016-4期8篇調查研究文章,分布在5個欄目,多是就某一專業問題展開調查,方法多以自制問卷,有5篇,2篇從網站上搜索資料,也有新的方式,1篇直接通過問卷網站調查。需要改進的問題,一是規模小,多是一個單位某一人群;二是樣本少,一篇文章調查全省部分縣級公立醫院醫護人員,不過收集樣本706例;三是方法比較單一,多是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四是有的文章數據明顯有錯誤;五是結論有的牽強附會;六是討論或建議與對策,泛泛而談,沒有獨到的見解,給讀者很少有啟迪。調查研究要選好題,方法要科學,數據要真實可靠,分析要有見地。
|
上一篇:江蘇省醫院協會關于確認《江蘇衛生事業管理》第六屆編委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
下一篇:《江蘇衛生事業管理》網站啟用啦! |